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咱家的青藏牦牛,喝的是矿泉水,呼吸的是生态氧吧,住的是风景区”。说这话的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桑当村的科秀塘桑当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万玛旦增。
不久前记者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畜棚,有的奶牛慵懒地晒着太阳,有的悠闲地吃着饲料,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看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资金运转良好的合作社,万玛旦增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看来我这条路是走对了!”
39岁的万玛旦增是兴海县唐乃亥乡桑当村的村民,家里六口人,两个孩子还要上学。从十几年前开始,他就和其他村民们一起到山上采挖虫草来维持家人的生计。很快,他们发现,虫草在当地市场上并不走俏,有时挣有时亏,收入也不稳定。几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同时代的号角,传遍了村里的角落。
万玛旦增心里有种愧疚感,挖虫草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土地的承载力,可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他和同村的九个伙伴一合计,大家干脆搞个奶牛养殖合作社,有钱出钱,有牛出牛,2016年8月,合作社就在十个人的团结协作下建立起来了。
合作社刚建立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设施装备不完善、养殖技术欠缺,资金周转不过来等,但省上、地方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
兴海县农牧局农经管理站站长边明琴说:“2017年省上规范化建设给合作社扶持了10万元的资金,修建了一个240平方米的畜棚,兴海县农牧局草原站补助了28万元的草棚和133.3公斤的燕麦种子,兴海县农牧局农经管理站帮助合作社建立起一系列的现代化的设备,如1台鲜奶加工器和5个摄像头。”除此之外,养殖培训也在迅速武装着村民,万玛旦增还去内蒙古交流学习,向当地养殖高手请教。
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下,合作社步入发展正轨。2017年,他和其他九户共流转了3.3公顷土地,建立了饲草料基地,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保护了草场。饲草料基地主要种植燕麦饲料,牛吃不完的时候,可以出售给其他合作社。合作社又建立了45平方米的消毒房,完备的消毒设施和严格的防疫体系确保了牦牛的健康发育,减少了牦牛患病的风险。配种依托兴海县兽医站技术支撑,采用人工授精提高品种质量。
2017年合作社分红,当初入股的10户每户分得了2万元,尝到甜头大家都很高兴。万玛旦增说:“大家对我都特别信任,又把分得的2万元继续投进了合作社。”
之后,合作社被被评为了州级示范社,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将河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2户253人共162万元的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到了合作社,平均每年1户可分红2162.9元,每年每人可分红640.3元。“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当地政府为我化解了燃眉之急。现在合作社运营发展好了,也要尽我们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万玛旦增深有感触。
万玛旦增说:“现在我们合作社带动了3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有些劳动力岁数大了外面打工的工作不好找,他们可以在我们合作社做些轻便的活,比如打扫卫生、喂牛、挤奶、送牛奶等。”“我们养的奶牛浑身是宝,牛肉可卖到28-29元一斤,牛奶蛋白质高,质量好,可卖到9-10元一斤,基本上卖给周边的学校和居民。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谈起对未来的畅想,“因牦牛奶粉不易变质易运输,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未来五年合作社计划扩展奶粉加工厂,采用网络销售让海南州兴海县牦牛奶粉销售到全国各地。”显然, 万玛旦增对合作社的发展胸有成竹。
独家 | “5”牧场创12吨奇迹 “2”娇妻寄语牛郎 “1”心准备精美礼品 100牧场感动津门
现场 | 互联网+远程参观全国牧场 国内外大咖共聚天津
现场 | 400牛人天津取经 2018第三届国际奶牛营养论坛盛大召开
重磅 | 2017东北牧场单产10吨俱乐部 10家牧场榜上有名
独家 | 首农畜牧李锡智:中美牧场效率差距究竟在哪里?
技术 | 美国研究:玉米青贮在生产上的不同表现
免责申明:本文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和单位。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