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乳企用奶粉冲兑制奶没良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倒奶事件余波未了。近日,奶农向媒体曝光,之所以他们的奶,奶企不愿意收了,因为从去年开始,奶企大量从国外进口奶粉,然后加水冲制,形成乳制品进行售卖。此事一经曝光,消费者纷纷表示不能接受乳制品由奶粉冲泡的现实,甚至很多人认为商家在“售假”。事实果真如此?


“你喝到的乳制品,很多由奶粉冲泡”,这是真的



1、部分奶农把倒奶归咎于“乳企用奶粉勾兑制奶,所以少收我们的鲜奶”


奶农倒奶事件,大有在全国蔓延之势。可见,这不是某地、某乳企的问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供给过剩。而对于这种过剩,有媒体分析是因为“喝奶的人少了”,把供给不平衡指向需求层面;而部分奶农则把矛头指向了乳企,更有奶农向媒体爆料,将奶粉兑水,然后加到各种乳制品中,已经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所以他们(乳企)不收我们的奶,都去进口奶粉了!你们喝的都是复原乳”。

奶牛现在已经成为部分奶农的沉重负担


所谓复原乳,就是用奶粉冲出来的、和牛奶浓度一样的奶。一般7至8斤牛奶能浓缩成一斤奶粉,反过来奶粉加7至8倍的水,就“复原”成牛奶了。家里买奶粉冲着喝,其实就是喝复原乳。

单纯地从商业角度来看,没办法去指责乳企,因为乳企和散户奶农之间,没有稳定的合同。散户奶农就是处于一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


2、用奶粉勾兑制奶,确实有普遍性


“原来他们一直在帮我们泡奶粉啊!”这是很多消费者,在得知他们购买的乳制品由奶粉冲泡时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有点少见多怪。一直以来,乳制品部分或全部由奶粉冲水勾兑,广泛存在。比如台湾企业味全的全线产品,所用原料都是复原乳而非鲜奶,这一点在商品商标上,标示得清清楚楚。

对于乳企这样做的动机,倒是很好理解。进口奶粉从去年初的5万/吨降至目前的2.5万/吨,按照1吨奶粉兑8吨水计算(行规),每吨复原乳(奶粉兑水后的乳制品)的成本仅为3100元/吨,而鲜奶的成本最低也要4500元/吨左右,这1400元/吨的差价,对于要把控制成本作为首要任务的企业,是非常难放弃的。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4年1至6月,我国进口奶粉68.12万吨,同比增加75.08%。这些进口奶粉,除去本身就是拿来当作奶粉销售的外,其余全部被乳企买去,作为复原乳的原料。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人士估算,2014年全年,一共有100万吨进口奶粉被乳企买去,加水勾兑共生产了近1000万吨的牛奶制品,占市场上牛奶制品的三分之一。


由奶粉冲兑制奶,并不如你想得那么可怕



1、国内的政策,本身就允许部分乳制品使用复原奶


复原奶在国内的使用,虽然有限制,但并非一刀切地禁止。根据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明确限制使用复原奶的,只有巴氏杀菌乳,而灭菌乳、酸牛乳的生产中,都可以使用奶粉冲兑,只是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国产某款乳酸菌饮料,就已经明确标明含有复原乳和所占比例


所谓“巴氏杀菌乳”,可以通俗地理解成鲜牛奶。那么,国内的鲜牛奶究竟是不是由奶粉冲兑的呢?目前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荣禄之口,他认为“国内超六成的液态奶系奶粉冲兑”。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在业内遭到了普遍的质疑。首先,目前没有公开曝光一起乳企用奶粉冲兑鲜牛奶的案例,如果真如魏荣禄所说“超六成”,这种“静默”很难解释;其二,液态奶的外延很广,不仅仅是鲜牛奶,而只要不是鲜牛奶,对使用奶粉的行为就没有限制。

但是,对于可以使用奶粉进行冲兑的乳制品,国内的一些企业,很多只完成了政策要求的一半,比如奶企两巨头的乳酸菌产品,均标注采用的是脱脂乳粉,但未标明所占的含量。

综合上述局面,如果真有人发现奶企用奶粉冲兑制成鲜牛奶,需要拿出证据,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对这种违规行为坐视不管;而可以使用奶粉冲兑的乳制品,奶企应该严格地标明所占的百分比,而不仅仅告知还有复原奶。


2、从营养角度看,复原奶和鲜奶并无差别


很多人认为不该在乳制品中使用奶粉,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奶粉的营养比不上鲜奶。不仅民众这样认为,一些专业人士也持此观点,如乳业专家王丁棉就告诉媒体,由液态奶制成乳粉的过程需要经过两到三次提温脱水,而由乳粉再制成复原乳的时候,还得再重新加水、加温和消毒,数次提温必定会造营养成分的流失,而这些往往却是乳企刻意隐藏的信息。

对于这一点,美国农业部有一份关于复原乳和鲜奶营养成分对比的数据,数据显示,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钙元素和脂肪,在复原乳中并没有流失,只有B族维生素有10%至20%的损失,但是人体摄取维生素的途径不是牛奶(B族维生素在三餐中的主要来源是粮食、豆类和肉类),因此复原乳在营养上和新鲜牛奶差异不大。

国内对此也有研究,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相关论文显示,经过超高温灭菌的牛奶中蛋白质、脂肪、钙等主要营养成分较稳定,不会因加热而减少,虽然蛋白质经过加热会变性,但人体需要的是蛋白质消化之后的氨基酸,因此,变性不影响消化吸收。唯一有差别的,是口感,而并非像某些机构宣传的那样,是“垃圾奶”、“腊制奶”,更不是网络疯传的文章《我们还要喝多少年“假牛奶”》中所说的那样,是“掺假的假牛奶”。


既然国人偏爱国外奶粉,又为何认为国外奶粉比不上国产鲜奶?


国人在对待奶粉和鲜牛奶的态度上,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一方面,不信任国内的奶粉,生个娃有条件地一定要喝国外的进口奶粉;另一方面,又觉得国外的进口奶粉,比不上国内的鲜牛奶。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奶粉比奶粉,国人认为是国外的好;鲜奶比鲜奶,还是认为国外的好;但是拿国外奶粉和国内鲜奶比,就认为是国内的好了。这是什么心理呢?


3、要纠正“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之朴素认识


这种心理,就是源自一种古老的认识,“纯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转基因作物,是可惧的;纯绿色食品,是最好的。这种心理的形成机制很简单,长期的生活实践可以让我们明白,大自然中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吃的,看见梨子确定是可以吃的,看见狗屎,确定是不可以吃的。而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东西,会让人失去天然的分辨能力,出于谨慎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不吃最好。

事实并非如此。食品化学分析发现,许多纯天然食品中都含有有害物质。例如,生豆角中有溶血物质,发芽土豆中有毒素,某些鱼类中含有胺等可能导致中毒的物质等等。如果对这些食品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危险。具体到乳制品身上,之所以会有复原乳的出现,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因为复原乳相比于鲜奶,利于储藏、运输。

同时,正是有了复原乳,国人才能喝奶喝得更安全,比如,国内几乎所有的酸奶都是复原乳做的,原因就是奶源问题:奶牛普遍易得乳腺炎,得病的牛产的奶是不能用的,这显然会影响奶农的收益,因此使用抗生素是奶农普遍的做法。而含抗生素超标的奶,显然是做不了酸奶的,因为抗生素就是用来杀菌的,做酸奶需要的益生菌在这样的环境里压根繁殖不了。


奶农指责乳企“见利忘义”,自损八百



1、指望政府收购原奶,以及指望政府命令乳企收购,都已行不通


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奶农倒奶事件一旦发生,加上媒体宣传,一些地方政府出资收购奶农牛奶的案例时有发生。但从去年年末开始,延续至今的全国各地倒奶事件,至今还没有地方政府出面进行收购。

虽然地方政府自己不收购了,但还是想出面“管一管”。比如某省在近日由农业厅和省奶业协会出面,邀请省内主要乳品加工企业和部分奶农代表,召开“生鲜乳购销协调会”,共同研究近期出现的奶农“卖奶难”问题。省农业厅领导要求,乳品生产企业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快恢复对奶农滞销鲜奶的收购。

但尴尬的是,在场的所有奶企,无一家做出肯定表态,只是表示回去之后研究研究。这其中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奶企认定这是市场行为,地方政府无权干涉。而奶农持续和奶企发生冲突,只会加强自己的弱势地位。


2、给消费者强化“乳企用奶粉勾兑制奶”的认识,奶农的奶还要更多地倒掉


消费者看到“乳企用奶粉勾兑制奶”后的第一反应,恐怕不是“我要求奶企用鲜奶制造乳制品”,而是认为“市面上的国产乳制品都不能喝”。

本来中国的牛奶市场,就面临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再强化这种认识,对奶农真的没有好处。在这个问题上,奶农和奶企,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而非因为你不收我的奶,所以我们就敌对了。


结语:消费者的知情权当然需要保障,但很多时候,知情的同时,也需进一步地了解。没有了解的知情,可能会带来盲目的恐慌和无谓的放弃。

《今日话题》

第3043期 本期责编 张德笔

腾讯评论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票

查看结果

37622人参与投票

进口奶粉和国产鲜奶,哪样你更放心?

  • 01 国产鲜奶

  • 02 进口奶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