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孩子放假,家长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那么,懒惰、拖延、散漫、学习无计划绝对榜上有名。
不管大人怎么催,娃们在暑期就是很难做到主动学习。
孩子在假期里的自觉,不是靠催出来的
现在年轻人中很流行一个词叫做“被动废”,大意是原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常因旁人的催促而失去了主动性和动力。
孩子们也会有类似的“被动废”。
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是不自觉,而是大人催促太多,让他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把他的主动性给毁掉了。
有些孩子会觉得:我明明自己会做,你一催,我就不乐意了。
心理学中,将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兴趣或者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自发行动;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催促、奖励而做出某种行为。
催促就有一种神奇魔力,不知不觉地将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过于依赖“催促”这个方法。
真正的自律,都是建立在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之上。
总是催促孩子去做某件事,很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假期内的自觉,靠的是“培养”
我们在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将大目标拆分和细化,就像是升级打怪,一步步完成终极目标。
唯有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他才愿意为自己做作业。
我们总说催孩子学习有很多副作用,因为伴随催促而来的还有指责甚至是暴力,被呵斥的痛苦和写作业联系起来,孩子会本能地逃避。
但这不代表家长不管孩子学习。
对待孩子,我们也要有这种“顾问心态”,它既不专制,也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父母与孩子合作,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在身后提供引导和情感支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权威型养育。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
有个很有名的萝卜实验:两组饿着肚子的大学生走进同一个实验室,一组的面前摆放着刚刚烤好的巧克力曲奇饼干,另一组面前摆放着胡萝卜。
胡萝卜组的同学,只能闻着饼干的香味,只能吃无味的胡萝卜片;
而曲奇饼干组的同学,则可以大快朵颐地吃着饼干。
学生们吃完之后,他们开始同时做一道无解的数学题,结果,曲奇饼干组的同学坚持了20分钟,而胡萝卜组的同学,8分钟就放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疲劳。
这对父母的启示是,假期里,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时时靠着意志力硬撑着学习,达到自律。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减少意志力的损耗,将珍贵的意志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假期督促孩子学习,不要安排得太满太多,要考虑到意志力损耗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有的放矢。
孩子总着想玩游戏,完成作业之前,干脆别让它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爱看漫画书,漫画书就不要放在平时写作业的书桌上;学习时,零食水果也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
很多诱惑都会不知不觉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也能有效减少孩子意志力的损耗。
自律自觉的本身是好习惯的体现,我们要把习惯视为孩子学习生涯的地基,小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地基”,比如早睡早起、预习复习、在固定的时间内写作业等等。
这些习惯养成了,父母后期一般不用再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了。
在孩子学习习惯尚未定型之前,为人父母付出的努力甚至要比孩子更多。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小学的学习态度能够端正起来,未来,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更好更自律的孩子。
文末记得点个“在看”,一起为培养孩子的自觉而努力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