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最在意的事儿,身高算一类,178的男生通常对外宣称180,而185+的男生总会有意无意地在介绍自己的场合强调身高。
长得矮的少打篮球,班里最矮的容易受欺负...
这种流通于青少年间,尤其是男孩子之中的“身高歧视”,让很多家长也开始密切关注孩子身高。
“我家孩子都没他班上其他同学高啊,还会长个吗?”
不少的父母认为,身高是孩子生长发育时期的头等大事。牙齿不齐可以做正畸;近视了未来做近视手术,
“恐矮”的父母,轻则指定孩子营养食谱、监督运动打卡,重度焦虑的会带着孩子医院“身高促进门诊”就诊。
“增高针”是什么神奇秘方,能让不少家长为之心动呢?
“增高针”实则就是重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它是人出生后促进生长的最重要激素,在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科学家通过DNA工程技术,人工合成出了与人体脑垂体分泌的结构一样的生长激素,即重组人生长激素。
比如我们熟知的“金球之王”梅西,他13岁时身高只有140CM,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也就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使他无法长高。
他的矮小并非无法医治,但是注射生长激素的花费每月高达900美元,当时的巴萨俱乐部看中其足球天赋,帮助梅西支付这笔治疗费用,梅西才得以在治疗下长到169CM。
但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并非只有生长因素这一个。
毕竟父母辈也没有做过专业的身高潜力预测,很多人小时候没吃饱也会影响长高啊。
即使确诊了矮小症,生长激素也不是对任意年纪的孩子适用。很简单的原理,前面提到了生长激素是刺激骨生长的,当骨骺接近闭合或闭合时(也就是青春期),生长激素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再补充使用无异于揠苗助长,没什么效果了。
在此前新华社调查增高针的新闻中,有一位母亲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费了48万,开了一堆高价药,还给孩子做了进口针灸、生物磁疗等治疗。最后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这1厘米也很可能是孩子的正常长高水平。
家长对孩子过多的身高焦虑很容易被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利用,将生长激素打造成为“增高神药”从而牟取利益。
一些民营医院打出“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此类广告语。很想举报一波虚假广告了。
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期待都不能凌驾于健康上,“增高针”的任何作用可是直接反应在孩子身上。
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是不能注射生长激素的,不然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功能等问题。
如果对孩子的身高存在担忧,应该在孩子长身高时期注意观察,及时去正规医院做检查,听取医生建议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家长能切身保障的,是不忽视孩子的生长发展,为长身体的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
妈妈常常提到“多喝牛奶多吃鸡蛋能长高”是真的有帮助的。
优质蛋白和钙质的营养摄入必不可少,维生素D也不可少,能促进钙吸收。
当然除了钙,还需要均衡的营养,包括铁、锌等微量元素,保证孩子营养均衡不挑食。
尽管有时候咱们上完班懒得运动,但孩子运动必不可少,所以多带着孩子做做户外运动。有效的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发育,增进新陈代谢。还能增强孩子抵抗力。
咱们中小学都在逐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长和种类,家庭锻炼也得跟上呀。
年轻人涂着最贵的眼霜熬着最晚的夜,但孩子可不能吃着最贵的钙片熬夜。睡眠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让孩子晚上睡个好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希望父母们的“身高焦虑”能消退一些吧,不用将孩子局限在优质身高的数字中。
比起身高,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