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原因,吐奶多见于生后1-2个月的新生婴儿。吐奶的原因与婴儿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婴儿胃的入口(贲门)处括约肌较松弛,而出口(幽门)处相对地较紧张,因而使奶汁易返流到食管经口腔吐出。加之此时婴儿的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若喂养方法不当,如吃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吸空奶头等,更会加重奶汁吐出。
对于生理性吐奶,随着宝宝长大,胃垂向下、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渐渐增强,吐奶情况会逐渐好转。
喂奶姿势不当、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太短;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过早添加辅食;以奶瓶喂食时,奶嘴的洞口过大,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等等这些喂养不当都会导致宝宝吐奶。
当宝宝在6 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肠功能发育也比较成熟,吐奶的次数也就明显减少了。而新生儿经常吐奶,妈妈们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还是自己喂养不当的原因,从而决定如何解决宝宝吐奶的烦恼。正常情况下的吐奶,家长也不用担心,只有宝宝体重增加正常,精神状态好就行。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一般在两个月大时最严重,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水。
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家长要护理好吐奶的宝宝,尽量避免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如果奶水从鼻子里出来,也及时把宝宝抱起来,清理宝宝鼻子,让宝宝呼吸通畅。
吐奶只要不是经常性的,偶尔发生关系不大。如果经常吐奶且护理不当,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窒息。这时因为吐出较多量的奶被吸入气管,发生堵塞。另一方面,吐出的奶会流入咽鼓管,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得中耳炎。为避免吐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宝宝饿了没有及时喂奶,宝宝就会使劲大哭,在哭的过程中吸了很多空气,吃奶后容易发生呕吐。所以,新生儿要按需喂养,1个月以后的宝宝,大概隔3-4小时喂一次。
3、喂奶后将宝宝竖抱,轻轻拍其背部,待打嗝后再将宝宝放平。
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即使吃奶后拍嗝、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就不必担心。
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科学育儿从现在做起,更多婴幼儿育儿干货尽在公众号:婴幼儿育儿知识。您还想要了解哪些育儿知识呢?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立马给您安排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