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微独家】犊牛妈妈孟秀荣:呵护犊牛健康成长,快乐享受生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奶牛微刊”关注我呦!


——访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秀荣
本刊记者 巩少倩


在奶牛饲养者群体,每一个牧场都有那么一批充满爱心、细致入微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做着比呵护自己孩子还要充满爱心的事情,那就是犊牛饲养者。他们是犊牛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面孔,这个面孔是阳光、温和还是冷漠、没温度,都定格在犊牛宝宝的脑海里,第一个触摸、第一个声音、第一个微笑、第一次饱餐开始了犊牛自己的牛生涯,这无数个第一决定了犊牛公主和犊牛王子以后牛涯里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生产性能如何,可见犊牛的饲养是何等的重要。
同时,有一个以犊牛饲养为己任的群体,一直在传播着世界最前沿的犊牛饲养技术:2010年首次为中国大规模引进“犊牛智能饲喂系统”及其理念;2011年首次为中国大规模引进“犊牛初乳巴杀机及初乳厨房和初乳管理系统"及其理念;2012年创立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并首次推出犊牛饲养加速成长方案和犊牛智能饲养整体交钥匙工程,并付出实践;2013年打造出世界最大的犊牛智能饲喂牛舍,16套自动饲喂系统同时运转可饲养1600头犊牛;2014年犊牛智能饲养加速成长方案成为大规模牧场的标准配置及饲喂技术参考标准;2015年犊牛智能饲养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国内牧场SOP标准化作业程序。
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国内犊牛饲养领域的里程碑,这为中国犊牛饲养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奥氏”,行业里称其领军人物孟秀荣为犊牛妈妈,因为她对小动物的无私的爱,并提出以“专业铸造精品,幼畜健康成长”为宗旨的理念,探讨总结出犊牛饲养的“八大关”和“七大技术”,同时介绍、推广国内外新的现代化犊牛饲养理念,提供犊牛饲养整体解决方案。那种爱深入骨髓,记者亲眼见到孟妈妈在牧场服务时看到生病的小牛心疼地抱着、呵护着,甚至在返程的路上还自责没有把那只可怜的病牛儿带回家医治好。
下面,跟随记者的笔录看看孟妈妈最新提出的养殖理念,哪些在你的牧场已经做到,哪些还需改善?

犊牛妈妈孟秀荣与小公主在一起
七大提升技术为犊牛成长保驾护航

“养牛就从养犊牛开始,养犊牛就是养未来。”孟妈妈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重视犊牛饲养的必要性,犊牛饲养是牧场降低牧场运营成本的最大机会,也是提高奶牛生产效率的最大机会。她引用了杨库老师说到的一个理念加以证明,“杨库老师曾提到要加大优质冻精的投入,也就是培育优质的、高产的奶牛”,“因此我们加深了杨库老师的观点,加大冻精的投入目的也是从犊牛着手,用智能化饲喂饲养犊牛,实现犊牛加速生长,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实际算下来结果比传统投入并不多,反而能培育更优质的奶牛,这是由无数实践印证了的。”
孟秀荣提到的七大提升技术是指:提高活产率技术、初乳管理系统技术、强化饲喂技术、智能饲喂技术、犊牛舍设计技术、提高犊牛舒适性技术、加速生长技术。
同时,她还提出了“犊牛饲养四化呈线条展开”,即标准化、程序化、现代化、智能化,这四化完美结合将犊牛饲养一条线来展开。产房建设标准化,接产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使所有的接产工作都是有序的,不是凌乱的,所以有一个标准是产房设计——初乳厨房——第一餐是在初乳厨房完成,这是犊牛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一餐,要保证时间、速度、质量、数量的前提下,才能为犊牛生长打下坚实基础。并且也在日后成活率的提高、疾病的减少、日增重增加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概念。
七大提升技术和犊牛四化饲养模式相辅相成。

提高活产率技术
孟秀荣讲述了一个案例来引出这个理论依据。“2005年秋季,美国研究人员从一个大约1200头荷斯坦成母牛的奶牛场,收集了60头死产犊牛病例,8月至12月期间,共有708头犊牛出生,死产率为8.5%(60/708),分析表明,可绝大部分都还活着,只有4头死产胎犊在宫内死亡时间超过一天,与总分娩708头次相比,仅占0.6%”。因此,从设定正常活产率为100%这一目标出发,当足月正常发动分娩时,胎犊应当全部都活着。
其中她特别指出了产房、活产率98%、巴杀奶的制备等要点的深意。
产房:高质量初乳的获得的场所,干燥、干净、舒适,避免才是和饮水竞争,围产保健计划;活产率98%:适时适当接助产:严密观察、及时干预、合理用力、不可粗暴、无菌接触;巴杀奶的制备:废弃牛奶杀菌,降低犊牛的饲养成本,连续式巴氏消毒剂提供大量牛奶的巴氏杀菌。

初乳管理系统技术
自2011年奥耐尔首次为中国大规模引进“犊牛初乳巴杀机及初乳厨房和初乳管理系统”及其理念。对于犊牛养殖来说,初乳巴杀是革命性的一个程序。它是一个理念,更是标准化的工作,即将初乳巴杀储存、解冻、加热为一体的科学的、程序化的,即方便快捷的工作,得到了赞同和认同。“现在初乳巴杀机已经是牧场饲养犊牛的必备工具”,“其次是出生犊牛护理舍的概念,也就是0~7天,犊牛出生后的精心护理,温度、湿度、通风上,过渡乳的饮用,吸收更多的母源因子,为疾病发生和减少又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美国调查33个初乳样品中99%都高于10个菌落;即使灌服4公斤初乳,其价值也大打折扣;细菌在常温下每20-30分钟数量翻倍;这些病原菌最容易直接通过小肠进入血液造成腹泻、关节肿大、肺炎等”,孟总陈述着巴氏灭菌初乳中的病原菌的重要性,“与饲喂未经巴氏灭菌初乳相比,可杀灭初乳中大量的病原菌:饲喂巴氏灭菌的初乳24小时血清1g水平提高25%,吸收率提高28%,犊牛0~60日龄平均日增重可提高230g”。

强化饲喂技术
营养四要素:奶(制品)、水、开食料、粗饲料。
巴氏奶的制备孟秀荣推荐两个方案:一、将不能出售的废弃牛奶用巴氏法灭菌,可以提供犊牛低成本高价值的液化饲料,降低犊牛的饲养成本。二、根据现代化牧场大规模养殖的需求,连续式巴氏消毒机提供大量巴氏杀菌的牛奶。
在全奶的使用上,由于它所提供的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能满足犊牛生长的需求,比如脂肪高抑制采食,建议进行营养强化及营养平衡。
当然,在鲜奶能够保证交给乳品厂的时候,选择优质的配方代乳粉,适口性好,成本低,营养全面,省时省力,重要的是稳定,其增长性能完胜鲜奶。
开食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最好使用口感化的,添加20%蛋白、预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膨化的大豆、玉米、米粉)等的开食料,并添加20~40%的蒸汽压片玉米,在犊牛断奶时累计采食45公斤以上。
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营养物质,提供15°以上的,清洁的、自由的饮水,有助于提高犊牛开食料的采食量,促进瘤胃的发育。
很多新研究表明,犊牛出生后几周强化饲养的犊牛:更有活力、繁殖力更强、更健康,产奶量提高增加的收入超过饲养成本的增加,“前四十天对开发遗传潜力至关重要”。
出生后前期阶段对于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出生后细胞分裂繁殖;持续到40天左右;在此之后开始已有细胞的增大,这对于器官功能有终生的影响。另外,的发育是在犊牛阶段决定的,在此之后再提高饲喂水平也不能补偿在前8周的营养不足。
过去,我们按照犊牛体重的10%给予饲喂,远远达不到其生长的需要,现在,我们给予犊牛充分的营养和饲喂量,使得加速成长的目标实现。

智能饲喂技术
智能饲喂技术是实现犊牛加速成长的必要手段。因为智能化可以同时满足每2小时饲喂1次,每次饲喂2L,每天饲喂6~8次的条件。
2010年奥耐尔首次为中国大规模引进“犊牛智能饲喂系统”及其理念。孟秀荣给出了犊牛自动饲喂系统的最直接的定义:它是最科学、最高效的管理方式,满足犊牛的自然生长天性和需要,并集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于一体的一套体系。
它的优点包括:每天多次饲喂、精确的饲喂数量,营养浓度和饲喂温度(39±1℃);最科学的饮奶曲线;多种饲喂模式可供选择;模仿母乳高度,减少牛奶倒流入瘤胃引起的腹泻;每天自动内部循环清洗;系统、手持终端器和电脑相互连接;可配套安装更多智能附件;劳动效率提高。如果想实现加速,比传统的增加560斤奶,日喂奶量增加了9~12公斤,非智能化技术不可。因为工作量增加,人员会增加。
智能化能够实现犊牛的加速成长,6~8次/天,每次可以吃到0.5~2公斤,不限次数,自由饮水,自由采食,日增重能达到1000-1200斤,实现了犊牛饲养的目标,瘤胃发育健康骨骼正常成长,达到12个月配种,提早产犊,多生产700公斤~1吨奶。这也是孟秀荣提出的“站在智能饲养的风口上开启1吨奶工程”中提到的。
犊牛出生前40天,乳腺细胞、繁育细胞都是不断分裂、不断增长的过程,40天后不增长,体积增大的过程,这是奠定生产性能的过程,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孟秀荣介绍道。

犊牛舍设计技术
“前面谈到的这些技术都是在犊牛舍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为犊牛舍的设计非常重要的”,2012年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之时就首次推出犊牛饲养加速成长方案和犊牛智能饲养整体交钥匙工程,“前面的都是在前期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很多因为设计不合理,设备安装不匹配,而成为废物,所以犊牛舍设计非常重要,我们因地制宜的,根据不同区域的:寒冷、温热、最适宜的,设计最匹配的方案,充分考虑到犊牛舒适度”。
牛舍对于所有年龄的奶牛都是动物福利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年龄段犊牛和育成牛的房屋都要保证清洁和铺好垫草(15-25cm)、干燥、无贼风。
其中包括环境控制: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光照。
“面积:2-2.5平米(北方),3~3.5平米(南方);垫草:2公斤/头/天;弧度:15~20厘米;温度:15-25℃(刚出生犊牛前3天保证小环境温度在30℃以上);湿度:70%以下;光照:大于20小时;通风:正压通风、多个风扇”。孟总用一系列的数字来列举了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另外,2月龄之前的犊牛要保证夏天通风量2.83立方米/分钟、春秋季1.42立方米/分钟、冬季0.42平方米/分钟。

提高犊牛舒适性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场把奶牛舒适度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其中自然包括犊牛的舒适性”,孟总总结了犊牛舒适性的基本条件:
通风(正压通风):提供新鲜空气、排出有害物质、减少灰尘、清除恶臭,除温和散热,避免贼风。犊牛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通风的需要亦不同。正前方开放式犊牛舍需要屋脊也开放,以利于热气流上升排出。
温湿度:干燥、无贼风;环境温度7.22℃至26.67℃之间;户外温度21℃左右;新生犊牛的低温临界值在10℃;冬季,需要补充热量。
“使用高质量褥草的好处,可以使断奶重可提高4公斤,相当节省6.7公斤优质代乳粉(约210元);降低发病率,尤其是腹泻;每头可提高经济效益至少100元;改善空气质量”,孟总补充到。
垫草是犊牛的栖息地,要想给他一个温度能够筑巢,及时清理垫草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氨气重的话,就会刺激呼吸道,产生疾病,清理垫草同时引进正压通风系统,从外引进新鲜空气,呼吸道疾病会大幅度减少”;其次,环境、驱虫、灭蝇,抗应激(热应激、冷应激),比如,犊牛去角定州首农实验已经证明用中药去角灵,犊牛增重多于电烙铁去角,这些都是从犊牛舒适角度考虑。

孟秀荣员工集体合影
“扶上马、走一段,手把手教会”

技术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去执行才能落地。“围绕这些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基本上每个方案跟牧场交流,犊牛饲养什么样模式、目标,根据选择,进行设计和安装。然后,每年的巡视、电话、互联网交流,使得这些设备能够有序、正常的使用,真正为牧场犊牛服务。
孟总结合自己多年走访牧场的心得说道,规模牧场对犊牛认知培育还是很高的,中小牧场可能信息相对闭塞,理念需加强。有些牧场在犊牛饲养上往往走捷径,该有的操作,固定的程序少了或者细节没有做到位导致出现犊牛疾病比较高,死亡率高,接助产、成活率非常低,有的都达不到80%,我们的标准是92%,头胎牛92%,经产牛95%,我国有一些好的牧场能做到头胎牛95%,经产牛97%,这也是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这是宣传活产率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她表示,一定要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去督促牧场坚持做到四化:标准化、程序化、现代化、智能化。对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孟总解释道,“犊牛初乳巴杀认识度不够,基本的管理没到位,造成犊牛腹泻率高,呼吸道疾病多。特别是中小牧场,迫切需要我们培训和服务。”
在投入上,也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牧场的实际情况,算好经济账,有时要从长远看,要有大局观,比如智能化设备一次性投入可能很大,长期看可能两年收回来,反而相对来说,投入小,收益高。

犊牛单栏饲养和群饲结合为最佳模式

单栏和群饲相比较,长期饲喂下来,群饲对犊牛的认知是有帮助的,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认知接受能力加快。群饲是奶牛的社会属性,“国外研究表明,犊牛的情感表现也是非常快乐的,经常会看到犊牛跳跃、嬉戏,成双成对的在一起,所以这对它身心健康肯定是有益的”。
孟总曾经专门咨询过美国著名牛舍设计师,美国60年代推广单栏饲喂,他们表示为了防止犊牛之间互相吸吮,以及疾病发生传播,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已经被推翻了,原因是过去只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没有充分考虑牛要什么?没有让它吃饱,没有获得天性的吸吮能力,群饲后按照他需要的能量蛋白提供,日增重增加,特别是这些智能设备设计了带奶嘴的桶,在每个牛饲喂后的清洗都设置了呵护细节处理,进行奶嘴、奶管的清洗,这些都是充分考虑了犊牛的需求和健康。
因此,孟秀荣作为犊牛妈妈为犊牛设置了详尽的饲养模式:产房,初乳厨房,0~24小时出生护理舍,1~6天护理舍,建议单栏饲养,精细化管理,采用手推车定时定量定温饲喂,将过渡的牛奶饲喂给犊牛,提供更多的母源因子。“这个阶段做好,后期饲喂会非常容易”。7天后群饲,这个设计可以采用自动饲喂器,一般一个主机四个站,100头,也可以采用小群饲,(4~8个一组,这也可以用手推车的模式)10个一组,相对来说,投入也不算大,不同规模可以选用不同的模式。因地制宜,500头和300头的小牧场,完全可以使用小群饲+电驱动手推车,带巴杀功能,不用再采购巴杀机。
对于犊牛行业来讲,孟秀荣始终没觉得是低潮,因为越来越多的奶业从业者在认识到犊牛饲养的重要性,所以有大的发展。辉山乳业高级副总裁徐广义说得好“人在,牛在,乳品消费市场在”。孟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牧场在,牛奶要喝,行业就有希望”,这是孟秀荣总经理以及全体奥氏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犊牛妈妈孟秀荣与可爱迪迪秀一下
本文刊登于2016年第4期奶牛》杂志上.
《奶牛》杂志微信名:奶牛微刊
公众号:nainiuzazhi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